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

2022-11-24 天下 【 字体:

空城计是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那老师如何教学的呢?并在教学上进行反思,提升质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1

《空城计》这篇课文在冀教版三年级中第一次出现,它有着许多吸引孩子的地方。在这节教学后我有着很多很多的遗憾一时让自己的情绪都无法释然,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我现在还没有想让自己追求教学的完美只希望能把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顺利的传授给他们,但仅仅这个标准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我也没有做到。

在《空城计》的第二课时我是用空城计这个计策做为引出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并在第一课时里已经解决了关于空城计这一计策实施的背景,实施这一计策的风险性等问题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也得出了结论——空城计是当时最好的计策,其他计策均无法替代。本想用一种回忆复习的意图轻轻带过但在这里就出现了问题“有学生说他还有更好的方法”在这里绕来绕去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这一环节完全可以省略。

在开头的环节请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声绘色的讲一讲空城计的故事,这个要求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并且这一环节和后面紧跟着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些重复拖沓。这一环节完全可以去掉一个,就会显的更简明更清晰一些。

前两个并不重要的环节就占去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使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抛出时,其实已经没有了深刻挖掘的可能,给孩子的思考时间少孩子们的认识自然也就不会深刻,所以使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仅仅停留在了聪明和诸葛亮的沉着冷静上,而当一个孩子提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时没有表示强烈的赞许,没有使孩子们认识到足智多谋与聪明的不同。在分析诸葛亮的人物时还是应该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细节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容态上入手体会情境。当孩子们的认识总停留在一个平面时老师应该适当的加以提高抛给学生一些更高的认识起到教学相长的引导作用,而我在这里却完全忽视了,仍然让他们的认识停留在了自己的层面上。

司马懿这一人物在课文中是不可忽视的他起到了铺饰衬托的作用,用这一人物更反衬出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计高一筹,而对司马懿的分析也不到位,使他没有在学习中起到很好的衬托。

在整节课中课堂的掌控出现了问题。这节课里我又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表扬,总沉浸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脱离了真实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真实。

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2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特别精彩的一个故事,有很多吸引学生的东西,学生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但上完课后,我总感觉心里很空,有太多的遗憾让我的情绪无法释然。

一、都说上课前要备教材、备学生,遗憾的是我一样都没备透。《三国演义》看了已有好几年,忘得差不多了,当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我还没有学生了解得清楚,自然掌控不了课堂的发展,也无法轻松应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二、在分析诸葛亮人物时还是应该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细节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动作入手分体会情境。当孩子们的认识总停留在一个平面时老师应当适当地加以提高,抛给学生一些更高的认识,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我却忽视了,仍然让他们的认识停留在自己的层面上。

三、我认识到司马懿这一人物能反衬出诸葛亮的计谋高人一筹,我也带着学生深入体会了。当我问道:“看到这撤退的兵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我认为司马懿应该改叫司马疑!”“司马懿还不如他的儿子司马昭呢!”“如果诸葛亮碰见的是司马昭那就惨啦!”“司马懿应该派一小队人马先去探个虚实的,这样退兵太可惜了。”这时,学生完全沉浸到故事中去了,都在积极思考,这是个多好的教育契机,我却匆匆总结几句,草草收场,因为我后面还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分组朗读或表演,我怕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完不成下面的任务。如果我当时能抓住机会,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司马懿为什么会撤兵,然后总结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最后抛出问题“司马懿真的不如他儿子,是魏国用人不当?”激发学生课后去阅读《三国演义》,自己去钻研,去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这样,不仅对课文做了总结,也是对文本的一个延伸。

看来,我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3

(一)通过审题质疑,理清文章内容。

从审题质疑出发,抓住课文脉络,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怎样摆空城计和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学生基本能读懂,但真正能理解诸葛亮摆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并不容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重点段落,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我截取了电影中与文章内容吻合的片断,意在让学生能通过直观的形象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课文内容。

(三)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恰当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点。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根据提示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习为什么摆空城计时,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蜂拥而上”“脸色发白”并展开想象说话。学习怎样摆空城计时,用小标题概括并复述课文。

(四)有待改进的地方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多思、多学、多练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愈来愈精彩。电影片段的运用流于形式,还未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带着要求观看效果更佳。

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4

一、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步,说教材。

《空城计》一文位于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体裁为文言白话小说。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而在本单元中,因为主要以文言名著节选为主,所以结合单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方法和技巧。具体到《空城计》,则着重关注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性格的塑造。

二、接下来,说学生情况。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对于历史演绎小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三国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更不陌生,因此,从学生已知的故事中学习小说的文体知识,会更易入手。同时,面对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拓展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3、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

说佳作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小说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对文中诸葛亮三次笑声的理解,学会借助神态描写探究人物内心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工具书的运用,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2、谈话法;

例如: (1)本文中描写了几次诸葛亮的笑,各自有什么含义?

(2)司马懿是真的害怕城中有伏兵,方才不敢进城而撤军的吗?如果不

是,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止步不前呢?

3、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勾画圈点法,分组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1、导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

2、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梗概。

① 注意下列字词

② 懿 氅 纶 笑容可掬 遁 蜂拥 隐匿 大惊失色 旁若无人 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凯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④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四、鉴赏 。

再读课文,思考: (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

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明确: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

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 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翻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翻,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

五、分析总结,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性格特征。

明确:诸葛亮

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司马懿

多疑自负、老谋深算、刚愎自用

七、说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1、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其他事例吗?

2、请以司马懿为第一人称,改写整篇文章。

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懿 氅 纶 笑容可掬 遁 蜂拥 隐匿 (大惊)失色 旁若无人 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凯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四、鉴赏

再读课文,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明确: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 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翻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 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翻,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翻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二)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司马翻的看法。 (讨论上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五、拓展训练 (1)问题讨论:①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如何自制蛋挞

如何自制蛋挞
1、倒入低筋面、黄油和水,揉成面团状,藏一小时后取出,抹上黄油卷起,包上保鲜膜冷藏半小时。2、取出,将面团切成一厘米的面团,放入模具内,用力按压,中间稍薄,外缘要比模具高,将蛋挞液倒入蛋挞皮中,放入烤箱里烤30分钟即可。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1、首先用温水把酵母融开,加入面粉,用手把面粉揉成非常软的面团,可以放一点熬好的猪油在面团里面。2、然后放在温暖的地方,盖上保鲜膜发酵至2倍大,发好的面团用手插入不回缩,就说明面团发酵好了。

奶茶几分糖好喝

奶茶几分糖好喝
1、不同的人对奶茶的口感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奶茶有三分糖、五分糖、七分糖三种不同的口味。2、女生一般都喜欢喝甜一点的,而男生则喜欢喝不那么甜的,七分糖的奶茶最好喝。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过桥米线是来自云南省滇南地区的一种有名特色小吃。过桥米线最早是在清朝就已经出现,距离现在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啦!起源于建水县东城外锁龙桥西侧的鸡市街头处,有建水的特产草芽、地椒作配料,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欢,不少人为此专门长途跋涉,只为尝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相较而言乳液的水分含量要比面霜高,乳液质地要轻薄一些,乳液主要作用是保湿,滋润可以隔离外界干燥的气候,面霜既可保湿,又可美白,还能抗衰老,乳液的吸收快一些,而面霜吸收比较慢一些,因为液体的吸收速度都比较快。

怎么摘隐形眼镜

怎么摘隐形眼镜
在摘隐形眼镜之前,先用洗手液将手清洗干净,以免将细菌带入眼睛内,对着镜子,用右手中指轻拉眼睛下眼睑,左手中指轻拉眼睛上眼睑,让黑色眼球暴露在空气中,用右手食指和拇指轻触镜片的两边缘部分,向中间推使镜片拱起,再用两手指轻轻捏出镜片即可。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粉饼是呈压缩固体状态,多呈圆形或者方形,散粉则是细腻的粉末状,粉饼遮瑕力会比较强一些,可以湿用做粉底,或者用来补妆,而散粉则是定妆的效果,粉饼通常用在底妆的第一步,而散粉通常用在底妆最后一步。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冷烫对头发的要求是要在保温状态下才能给卷有个好的效果,而热烫是在干和湿的情况下都行,热烫烫出来的头发比较自然明显而有弹力,冷烫的头发风干后基本看不出来,并且发质会有点干。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1、看色泽以天然香料调制而成的高级香水,都有它本来的颜色,且大都是琥珀色或褐色,看起来很像宝石,比如,从茉莉、玫瑰或水仙等天然鲜花中所萃取的精油都呈黄色、褐白或绿褐色;此外,香水中所添加的魅惑香气物性香料也是褐色,苔类中的橡树苔是绿色,从树根或树根脂类中萃取的

如何去除黑眼圈

如何去除黑眼圈
去除黑眼圈首先可以用热毛巾敷眼,然后再用冷毛巾敷,十分钟就能让黑眼圈淡化的不那么严重,其次将去壳后的鸡蛋用无菌纱布包裹住,敷于眼部轻轻转动,可以急救去除黑眼圈,另外抹完眼霜后,用双手顺时针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黑眼圈。
本文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