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闪电形成原因 闪电产生原理

2022-06-08 本站作者 【 字体:

  导语:在户外的时候,大家遇到闪电要及时防范,避免被闪电击中造成人身伤害。小编有些朋友对闪电的相关内容感兴趣,所以想来好好了解一下,闪电形成原因是什么?闪电产生原理是什么?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闪电形成原因

闪电形成

  闪电是因为天空中的大量正负电荷聚集在一起引发强烈放电才形成的。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突然飘来一块乌云,紧接着来了几道尖锐的闪电,然后天雷滚滚,就下了暴雨。这是夏季正常的天气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原理。

  肉眼看到的一次闪电,其过程是很复杂的。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底相对的下垫面变成正电荷中心,在云底与地面间形成强大电场。在电荷越积越多,电场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云底首先出现大气被强烈电离的一段气柱,称梯级先导。这种电离气柱逐级向地面延伸,每级梯级先导是直径约5米、长50米、电流约100安培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约150000米/秒的高速度一级一级地伸向地面,在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便突然向上回击,回击的通道是从地面到云底,沿着上述梯级先导开辟出的电离通道回击以5万公里/秒的更高速度从地面驰向云底,发出光亮无比的光柱,历时40微秒,通过电流超过1万安培,这即第一次闪击。

  相隔几秒之后,从云中一根暗淡光柱,携带巨大电流,沿第一次闪击的路径飞驰向地面,称直窜先导,当它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再向上回击,再形成光亮无比光柱,这即第二次闪击。接着又类似第二次那样产生第三、四次闪击。通常由3─4次闪击构成一次闪电过程。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5秒,在此短时间内,窄狭的闪电通道上要释放巨大的电能,因而形成强烈的爆炸,产生冲击波,然后形成声波向四周传开,这就是雷声或说“打雷”。

  闪电

  闪电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

  一道闪电的电压一般在100万-1亿伏特不等,瞬间电流最高能达到20000安培,产生的温度能达到2万摄氏度以上。这些数据看上去很大,但是我们要知道,闪电持续的时间一般都很短,只有0.01秒左右,甚至更短。因此,一道闪电所蕴含的能量并不是很多,一般只有几十上百度电,规模大一点的闪电也就大几百度电,按照五毛钱一度换算成电费的话,也就几百块钱。

  可能有人会说,我看到的闪电绝对不止百分之一秒,有些甚至可以达到好几秒。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这其实是我们的视觉欺骗。当我们用肉眼观察到闪电时,会出现视觉停留,这个停留让我们的大脑误认为闪电持续的时间很长。

  闪电图片

  虽然一道闪电持续的时间少,能量并不多,但是积少成多啊,闪电基本上不是单独出现的,一般出现就是连续不断地释放。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闪电有几十亿道,基本上平均每秒就有上百道闪电正在击中地球。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所有的闪电都收集起来以供人类使用呢?

  其实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有科学家基于这个想法做了相关的科研试验。他们设计出了一种能够收集雷电的电容塔装置,但是很遗憾,实验以失败告终。其实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我们虽然能够在实验室小规模制造闪电,但显然我们还无法大规模收集自然的闪电能量。

  收集闪电主要有这几个困难,首先是闪电发生的随机性太强了,科学家们根本无法精确预判,天气预报给出的是一片广袤的区域,科学家们根本难以捕捉闪电。虽然目前很多实验室都在研究人工引雷,但是引雷装置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大规模铺设用来收集随机的闪电根本划不来。

  不仅如此,就算不考虑安装成本,闪电能量收集后的储存也是个大问题。当前世界常用的储能装置一般是电容和化学电,而一道闪电的能量在百分之一秒内就会完全释放,也就是说,科学家们需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能量收集,并将储能设备充满,这对技术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人类无法大规模收集使用闪电,但是闪电的作用我们却不能忽视,闪电发生时,放电作为反应条件,空气中会发生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那就是氧气会被转化为臭氧(3O2=2O3,条件为放电),臭氧形成的臭氧层能够有效阻挡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保护我们人类的皮肤健康。不仅如此,闪电还能将氧气转化为含氮化物(2NO+O2=2NO2,3NO2+H2O=2HNO3+NO),当闪电过程中的雨水降临到地面时,这些氮氧化合物就会成为土地的肥料。

  除此以外,闪电还能消灭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因此闪电过后,空气就会变得格外纯净,我们就会感觉到空气格外清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毛坦厂中学万人雨中送考 毛坦厂送考头车车牌91666祝福考生

毛坦厂中学万人雨中送考 毛坦厂送考头车车牌91666祝福考生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简称“毛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每次送考时节也都会有万余名家长和当地居民前来送考,毛坦厂镇的万人送考成为当地乃至安徽省内的一个“高考景观”。  毛坦厂中学万人雨中送考  6月5日,安徽六安。今早7点半,毛坦厂中学送考车队又一次出发,考生

珠峰被救女子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 珠峰攀登者为救遇险女子放弃登顶

珠峰被救女子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 珠峰攀登者为救遇险女子放弃登顶
近日,湖南省登山队2名队员范江涛、谢如祥在距离登顶珠峰不到400米时,为救一名同中国籍的女子放弃登顶。此事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网友纷纷为两人的义举支持点赞。但在成功救人后,被救女子的态度和表现,让两人倍感寒心。为请求救女子,他们当时允诺给夏尔巴向导1万美元,然而该女子事后只愿承担4000美元。

​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是怎么回事 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具体情况

​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是怎么回事 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具体情况
近日,湖南省登山队2名队员为救人放弃珠峰登顶计划引起热议。3日,有网友发布消息称:被救者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具体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是怎么回事?一起来了解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具体情况。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是怎么回事近日,湖南省登山队2名队员在距离登顶珠峰不到400

国内出现偏肺病毒感染 尚无治疗药物

国内出现偏肺病毒感染 尚无治疗药物
5月31日,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呼吸道病毒监测系统显示,今年春季以来,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美国各地区呈现高发态势,该病毒正肆虐美国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和儿科医院。  6月3日,某三甲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根据近几年国内零散报告,人偏肺病毒在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确实是存在的

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是真的吗 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为什么能减重53斤

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是真的吗 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为什么能减重53斤
近日,据说美国一57岁男子通过连吃100天麦当劳的方式减肥,减了53斤。那么,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是真的吗?到底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为什么能减重53斤?一起来了解具体情况。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是真的吗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名57岁男子通过连吃100天麦当劳的方式减肥,体重

本周狗屎运最旺的星座 本周狗屎运最旺的四大星座

本周狗屎运最旺的星座 本周狗屎运最旺的四大星座
本周(6.5-6.11)狗屎运最旺的星座TOP4如下:  TOP4:巨蟹座  金星冲冥王,巨蟹座走的狗屎运,可以说是超级大坨!不光是财运一飞冲天,主要事业运+学业运,迎来双运加速的爆发期!  TOP3:摩羯座  月亮六合水星,紧接着拱水星,摩羯运势仿佛踩上了蹦蹦床!正财运和偏财运,简直装备了跃迁

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什么情况 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为什么

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什么情况 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为什么
据印度媒体当地时间6月4日报道,印度比哈尔邦在建的横跨恒河的阿格瓦尼-苏丹甘吉大桥再次发生部分坍塌。据悉,此桥耗资百亿卢比。具体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什么情况?到底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为什么?一起来了解。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什么情况据印度媒体6月5日报道,上周日下午6点左

一个村考出300多大学生6个北大 湖南一小村考上一本奖4000二本3000

一个村考出300多大学生6个北大 湖南一小村考上一本奖4000二本3000
一个村考出300多大学生6个北大是怎么回事?湖南一小村考上一本奖4000二本3000是什么情况?湖南益阳,爱屋湾村:一个让人自豪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地方。这个小村庄,历经数十年积淀,已经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据统计,爱屋湾村十年来累计奖励学生68名,其中有6人考上了北京大学,5人留学哈佛,其他

网友发布“三亚被宰记”视频 三亚通报调查情况

网友发布“三亚被宰记”视频 三亚通报调查情况
6月2日,抖音平台上一位网友发布了《三亚被宰记》的视频,此视频一经发出立马引来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该网友表示,当时他看到路边有老奶奶在卖水果于是准备去买点,他将手机往老奶奶称上一放,当场傻眼,称上显示手机一斤多。随后去到海鲜店里买海鲜,然后去附近的海鲜加工店加工,“一块钱的扇贝加工费5块,400多

美国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 其实很多人都曾靠吃麦当劳减肥

美国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 其实很多人都曾靠吃麦当劳减肥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名57岁男子通过连吃100天麦当劳的方式减肥,体重由108公斤降至81.4公斤。这位来自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Kevin Maginnis,从今年2月起宣布,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每天的早餐、中餐和晚餐都会选择吃麦当劳,并在TikTok上完成打卡。  不过,根据他为自己设定的规
本文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