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梦见自己即将要死去,梦见自己将要离开人世

2024-01-12 本站作者 【 字体:

梦见自己快要死了 好吗?

梦见自己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外乎这么几方面:
1、身体方面的原因:先前这几天你由于种种原因身体疲劳精神疲劳。
2、思想方面的原因:最近你遇到一些事情是你很难处理或者有些突发情况是你感觉在生活上很吃力。
3、行为方面的原因:最近你做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你以前没做过,而且这些事情很刺激或者在你内心深处有很大影响。
4、意识方面的原因:在你潜意识里总有一种暗示,这种心理暗示是通过你平时的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而这种心理暗示是你在一些特定环境或者特殊场合以及和其他人的交往中使得你的大脑产生刺激,从而引发你的梦。
我只是从几个大的具体方向给你解释,究竟你的梦是映照性的还是反映性的还是预见性的,还得从你的近期生活中分析。
你所说你梦到的这一系列的情况,什么去超市阿,抢劫罪",执行死刑阿全家人都站在我旁边看着我死,这些都是通过你大脑的自然反射,所产生出来的梦的幻觉,它可能反映出近期你跟家人的关系方面产生了一些隐性或者显性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你有一定的脆弱和对家人依赖的性格,另一方面爷爷在你的记忆中和内心深处有一个很微妙的感受,具体这种感受是什么并且你的内心困惑是什么,以及你与家人的关系与潜在的矛盾是什么,还得从你身边的事情分析,未完,待续……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梦见自己即将要死掉

梦到自己死会有一定的财运并增寿!跟死亡有关的梦境一次列出:做这样的梦,表示你希望能够处罚自己的良心所无法允许的行动或冲动。除此之外,据说在感到活着没有意义时,或是想要追随已经死去的爱人而去的时候,抑或是认为死亡是唯一能够解决困难问题的办法之时,很容易做这一类跟死亡有关的梦。1.梦见自己变成死人的时候—(1)认为自己的行为、思考应该处罚的时候;(2)认为不管怎么做,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够以死亡来做了断的时候;(3)恐惧死亡本身的时候(但是,这里所谓的死,实际上指的是,对于自己所罹患的重病,或是年华老去、死之将至的恐惧)。2.梦见别人变成死人的时候—意味着(1)希望能够排除掉这个人,或是用号会失去这个人的爱;(2)自己目前所经营的事业,无法顺利进行的意思。3.梦见生病的人死掉的时候—表示这个人疾病即将痊愈的意思。4.梦见父母视过世的时候—表示最佳运气即将降临在你身上。5.梦见较小的孩子死亡的时候—表示在家,将会发生令人庆幸的事情。6.梦见已经死掉的人又重新活过来的时候—意味着将会受到朋友委托,或是即将有好消息传来的意思。7.梦见举行丧礼的时候—表示会破财的前兆。8.梦见抱着死人的时候—表示将会有大额金钱收入,或是喜事发生。9.梦见棺材的时候—表示将会有人请客。10.梦见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意味着长命百岁,亲戚中将会有人生产,或是久未见面的人即将来访。11.梦见被人用手枪或刀子杀死的时候—表示对于性生活不满。或是对于异性关系,不会按照所预想的,往往很容易会对同性恋的性生活充满强烈好奇心。除此之外,将会有讨厌的人来访,或产生讨厌的想法。12.梦见杀死陌生人的时候—表示将会变成大富翁、出人头地。13.梦见杀死别人,而血迹弄脏了衣服的时候—暗示将会得到大笔的金钱。14.梦见女性杀死男性的时候—表示将会生病。但是,过不久即可恢复。15.梦见亲眼看到别人被杀死的时候—表示将发生令人快乐的事情。16.梦见女性用刀来袭击自己的时候—暗示将会被已分手的恋人要求付起责任,或是发牢骚的意思。

周公解梦 梦见即将人即将死去

梦见朋友有疾,预示会失去人们的帮助--出处:周公解梦

梦到自己将会死去是什么意思

打扰了敬请原谅,您自己是最好的解梦人,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梦大部分是自己可以找到原因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者一直怀念,一直在意的,一直担心的,有的则是电影看多了,游戏玩多了,这些是可以找到原因的,这样的梦心理因素多一点,不用太在意。当然还有些梦根本找不到理由,突如其来,这可能就有点预示了,恶梦的话有这个可能是预示我们的运气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好(梦的情景一般不会发生在现实,只是一种表象,就像梦里被蛇缠着,被老鼠爬到身上很难受等等,现实是不见得会发生的,这是种预示,可能运气不好,被人说坏话啦,工作不顺利了等等),感觉很灰暗,这时候可以一心念阿弥陀佛来把这个坏运气驱散,体会念阿弥陀佛时心里那种祥和软软的感觉,自己慢慢会感觉到心情很轻松,阿弥陀佛已经融入心里,身体里。通过念阿弥陀佛整个人笼罩在佛光之下,就不容易被坏运气入侵。所谓佛光普照,人人都可以,不是一定要戴装饰来得到,只要将阿弥陀佛融入心中,就是佛光普照。当然能不能有效驱散,是要看自己的诚心的,诚心体现在哪,一是真的相信有这个力量,心诚则灵,二要一心向善,假如是做错了事要发自内心的去忏悔。并且后不再做。三一定要一心来念念到心里去,念得越多越好。不光是做恶梦,日常生活中能这样念佛也是可以趋吉避凶的,有的家里一个老太太念佛就可以保护一家人,因为老太太无欲无求了,也可以发出善心,而且杂念少,还真信。就可以保护家里免遭横祸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地藏经》中对梦到鬼是这么说的: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假如做梦梦到已去世的人,很可能说明她有求于您,梦假如给您很难受的感觉的话,就说明她处境不好要您帮她,怎么帮呢,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祈求阿弥陀佛帮助她,要多念。那样就可以帮到她。我的母亲去世后,我姐姐也经常做那种噩梦,很难受心酸,各种场景,都显示母亲处境很苦,然后,我就叫我姐念阿弥陀佛,每天有空就念一段时间,念完了,就发个愿,愿阿弥陀佛救助我的母亲。没有多长时间,我姐就不做恶梦了,最后,我妈还托梦告诉她,她现在好了,要我姐不要难受了。这是我姐亲身经历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可以帮助到已经去世的人,不管她在哪里。 如果精进学佛的话,有时候噩梦则是消罪的表现,这种梦早上起来反而会感觉轻松。我就曾经做过这样的梦,非常血腥,可怕,学佛之前没梦到过的,但是早上起来心情很轻松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中对恶梦是这样说的:诸有修习菩萨行者。能布一切善法种子。一一成熟。既成熟已即能出生一切善法。善法生已生大欢喜爱乐佛法。彼善法种虽经多劫终无能坏。药王军。当知是名初发心菩萨。而彼所得一切善法。聚集了知转倍增胜。虽复梦有所见。而能离诸怖畏。何以故。一切业障悉得清净。不造恶法离诸苦恼。恶境现前而不能动。若于梦中见大火聚光焰炽盛。菩萨见已不生怖畏。何以故。诸烦恼薪为智慧火之所焚烧。无能乱故。又于梦中若见大水。而不清洁彻底浊秽。菩萨见已亦不生怖。何以故。已尽一切所作业故。如牛撤轭而得自在。又于梦中持以利刀。自断其头复断他头。菩萨尔时亦不生怖。何以故。贪嗔痴法诸烦恼中而为根本。菩萨已断无所惧故。药王军。彼初发心菩萨于六趣轮回已得解脱。而复于中随顺受生。皆是菩萨以方便力。示现化度一切众生。而实菩萨常生诸佛清净刹中。一切如来所共摄受

梦见自己要死了是怎么回事?

看你分也不多,如果选我的话也不用加分了……当然,我没有让你选我的意思啊,因为我觉得二楼回答得已经很棒了,我提出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使用。
1,逆位的皇帝。你已经开始急躁了,并且对这份感情的管理能力渐渐下降。也就是说,你目前无法成为这段感情的主导。可能是由于对他在乎太多才会这样。所以建议你静下来。这里有六字真言:致虚极,守静笃。凡事越急躁,只会物极必反,掏空自己的心里,平静心情,才能冷静而理智地对待。
2,节制正位。对方对你的态度很和善,但是出自于朋友的和善。节制是一张很和谐,也是很平凡的牌,它代表事情的一个过渡阶段。目前是一段好的友情,将来很有可能转变为爱意,甚至现在他的心里某种感情已经在萌动了。
3,愚者正位。年少无知的你们总是把“爱”的字眼看得太简单,你们是单纯的,也是没有经验的。所以你们应该继续像朋友一般好好相处。
4,外在环境的影响。朋友,家人,还有你目前的环境,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成为了你发展感情的阻碍。逆位的塔要告诉你,你目前重要的事情是专注你目前所做的,否则事态的结果不容乐观。
5,最后将来的发展。你很喜欢他但是他不适合你。这是一场充满奉献的单纯爱恋。很可惜,这场爱恋并不能得到回报。所以你的心智并未成熟,还不适合恋爱。

梦见自己要死了、

【什么叫风水】
[编辑本段]
“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 风水最简洁的表述可以叫“时空”,也即是所有建筑的时间和空间、形势和方位不同,其所秉之气也不同,最终吉凶祸福也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辞海》风水是旧中国的一种,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现代风水专家们指出历代延沿袭风水一词不再与封建相提并论。现代风水学已经是一个包容环境学、地质学、建筑学、健康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功能主要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家居环境、办公环境等方面达到人与环境、人与建筑的完美相处,实现人的最终需要。
易经与风水学的区别:
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中国古代方术。风水学是研究人的住宅、办公等生活场所布局及材料运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学问。易经是一门古代哲学。两者不可混淆。以下内容为《中国易学史》的大致内容,非《风水史》。风水的最终目的是对一个生态环境作出合理评估,以达到环境生态中物质能量信息的集中体现,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发展世界观!
【上古及先秦时期】
[编辑本段]
伏羲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和人类的始祖,姓风,建都于陈(今河南开封东)。《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认为八卦乃伏羲所画。
神农 亦称连山氏、烈山氏。一说即炎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为姜永(今湖北随县)人,相传伏羲氏所作之易,经十九传而至神农氏。神农氏扩大了易象的运用,运用阴阳升降消长之象和理数,奠定了中医之基础。相传其复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黄帝 古史中说他本姓公孙,因居姬水,故改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归藏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伏羲之易,至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其治易,用途甚广,深致远,制器尚象,发明了文字、音律、乾支、五行、天文、历算、舟车、宫室、杵臼、方矢及棺椁衣衾,并据易而立礼制,兴礼乐治百官,济万民,开拓中华之文化,还曾作兵家八阵法以破蚩尤。黄帝之易,以坤为首位,认为坤象地而属土,而地面上的万物,均由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作《归藏易》。
周文王 商末周部落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故亦称伯昌。周武王之父,武王有天下,追尊为文王,故又称文昌。相传其被囚羑里时,曾取法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取象于乾,裳取象于坤),演易而穷究天人之理,演伏羲八卦而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姜尚 姜尚,名望,又称姜子牙。其祖原居东方、与禹一起治水有功,对于吕,遂以吕为氏。因周文王曾封尚为专管军事的太师,故又称“师尚父”。传说,姜尚早年很穷,虽有才华,但怀才不遇,后听说文王求贤,遂到渭水支流钓鱼,果为文王所赏识。文王被囚羑里归国后,重用姜尚,参与策划伐商大计,后来扶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民间常称他为姜太公。传说古代兵书《六韬》为他所著。
周公 西周杰出家。姓姬,名旦,亦称公旦,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史称周公。文王之子,武工之弟。相传他不仅精通易学,还曾作八卦爻辞。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老子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姓老,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为谥号。楚国苦邑(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之体系,首重坤柔。其守静、贵柔、尊阴、无为的思想,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和数字推测法,被认为是在《周易》的成卦程序以及易有两仪、四象、八卦的启示下衍生出来的。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余言。
孔子 (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作为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孔子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强调卦爻辞对道德修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善学《易》的人,不去占筮,认为《周易》的用处在于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不是卜问吉凶祸福。这种对《周易》的理解,对后来儒家学者解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来儒家解易,注重卦爻辞的教育意义,不注重筮法。如荀子之言∶“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易传》更是充分反映了孔子重人道教育意义的治《易》倾向。使《周易》完成了由卜筮之书向哲学著作的过渡。至于传统上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则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传问》提出疑问以来就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
卜商(前507-?) 春秋末儒学家、家。名商,字子夏,以字行。孔子得意门生,易学著作相传有《子夏易传》十一卷,今人多认为此书为后人伪托。
荀子(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受战国时期阴阳学说或以阴阳说解易的影响,他以阴阳为哲学范畴,说明事物的发展。并曾引用《周易》卦爻辞论证自己的观点。
邹衍(前305-前240?) 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人。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其学说对象数派易学有一定影响。“五德终始”说后来成为西汉谶纬学说的基石。
蔡泽 战国时辩士。燕国人。精研《周易》,其易说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以阴阳消息说来解释《周易》中的义理。
鬼谷子 相传为战国时楚人,纵横家之祖。姓名传说不一,因隐居于鬼谷而号称鬼谷子,后人或称鬼谷先生。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史记》载其为苏秦、张仪之师。其学源自《易》,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后来又演变为“反应”、“揣摩”之术,为纵横家所宗。首创多种“方术”“秘术”留传后世,今传《鬼谷子》一书,系后人伪托。
【汉代】
[编辑本段]
司马季主 西汉术数名家。楚国人。曾游学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通经术,善占筮,通晓《周易》,认为筮之功德很大,不仅有利于国家,甚或可致臣忠子孝,病者以愈,死者复生。事具《史记日者列传》。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汉今文经学大师,汉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其哲学思想可谓天命论与阴阳五行说结合的产物。
张良(?-前186) 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人。汉朝建立封留侯,他与萧何、韩信、陈平一起被誉为汉初四杰。他爱好《易经》,精通八卦,对奇门遁甲有所发展,也是被后人称颂的能掐会算的大预言家之一。姜太公的《乾坤预知歌》,有说是他批注的。
东方朔(154-前93) 西汉文学家,术数家。传说很多,被视为“神仙”。世传其曾着术数书《灵棋经》二卷。
孔安国 西汉经学家。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曾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尚书洪范传》
司马谈∶(?-前100)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之父。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重卦为文王所作,说《易》不以卜筮为非,亦不拘泥于卜筮。文有(论六家之要指)。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天文学家。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始作《史记》,因在朝廷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乃发愤著作《史记》,最后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周易》亦有研究,主张“伏羲之纯厚,作易八卦”(《史记太史公自序》),并认为文王拘于羑里时重卦而为六十四卦。
焦延寿 西汉易学家。专治易学,曾从孟喜学易,自言得孟喜之专,后曾授易学与京房。长于以灾变说易,注重晚象,易于象数之中别有占候一派者,实自其始。撰成《易林》十六卷,然据近人余嘉锡考证,此书非焦延寿所撰,而为东汉易学家崔篆所作。
孟喜 西汉今文经学家,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以阴阳说解说《周易》,以此推测气候的变化,判断人事的吉凶,为汉易中卦气说的倡导者。其《易章句》已失传,但其易说的一部分内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议》中。其易学的特点是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此即所谓“卦气”。
费直 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其易学初在民间流传,成为古文易学中民间易学的代表。
京房(前77-前37) 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曾学易于孟喜门人焦延寿,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他把《周易》看作是占算吉凶的典籍,从而创造了许多占算的体例,以讲占候之术而闻名。在占算体例的解释中,进一步发挥了孟喜的卦气说,并吸收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著作今存《京氏易传》三卷,其它皆已失传。
扬雄(前53-18) 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一作杨雄。由于受孟喜、京房易学的影响,曾模仿《周易》的结构而作《太玄》。视“玄”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揉合儒、道、阴阳三家学说,运用当时的天文历法知识,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提出了“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乾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认为事物均按九个阶段发展,甚至凡事均用九去硬套,认为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家族有“九属”。另仿《论语》作《法言》、续《苍颉篇》为《训纂篇》,收集各地方言作《方言》,仿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等赋作《长杨赋》等。
樊英 东汉易学家、术数名家。长期隐居,收徒讲学。习京氏易学,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着《易章句》,今不传。又传其曾为易学著作《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作过传注。
张衡(78-139) 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对易学有较深的研究,认为《易纬》形成于汉哀帝和平帝之间,此说现已得到肯定。又认为《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中提出的九宫和卦气同为一类,为卦气的一种形式,亦为占术之一。并以《周易》之象而作天文著作《灵宪》。首次正确解释月食的成因,认识到行星运动速度的快慢与距离地球的远近有关。画出我国第一张有二千五百颗恒星的较完备的星图,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学者。曾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老子》、《淮南子》等。吸取孟、京卦气说,解释《周易》经传文。在注太极时,以卦气说解释大衍之数五十,以其一不用的为太极,以北级星解释太极,以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解释其用四十有九。
王符(85?-162) 东汉哲学家。愤世嫉俗,终生不仕,隐居著书,高评时政。曾将易、老结合,提出“道者气之根”说,以《易纬》所说的太极元气,来解释《老子》所说的“道”,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是元气。还涉及卜筮、巫祝、看相、占梦等活动。
郎顗 东汉经学家、占候家,推阴阳言灾异的重要人物之一。通晓京房易学,善风角星算,并精通群经。顺帝征之,占灾异,顗便引《周易》经传文陈述便宜七事,授郎中,后为孙礼所杀。
郑玄(27-200)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易学大家。其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会贯通,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世称“郑学”。着有《易论》、《易赞》,并为《周易》、《周易乾凿度》(又称《易纬乾凿度》、《乾凿度》)、《周易乾坤凿度》(又称《乾坤凿度》)、《乾象历》等作注。
荀爽(128-190) 东汉经学家。与郑玄、虞翻等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说,并称《易》学三家。受孟、京派易学影响,以八宫、飞伏解易,虽主卦气说,但不利用卦气说讲阴阳灾变。其解易,属于自己创见的是乾升坤降说。荀爽不仅以升降说解释卦爻辞和《彖》、《象》二传文,还用以解释《周易》的基本原理。成为汉易中象数学的内容之一。
宋衷 东汉著名学者。精通《周易》,解易则取互体说。除解易外,还以注扬雄《太玄》闻名于当时。曾与刘表共定《五经章句》。著作有《易注》九卷。
刘表(142-208) 东汉末官吏。汉献帝时,任荆州刺史,提倡经学,本人亦精通《周易》,其易学近于费氏易;注《易》时,义与郑玄为近,偶尔也有从京氏者。著作有《易章句》五卷。
徐从事 《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东汉人,活动于公元二世纪中时。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引∶“玄光先生曰∶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上篇以传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容字号无名氏注本序云∶“凌阳子于崆峒山传与徐从事,徐从事传与淳于君……第三卷淳于君撰,重解上下二卷,疑于始传魏君。”托名阴长生注本序云∶“盖闻《参同契》者,昔是古《龙虎上经》,本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北海(今山东昌乐)人也。后因越土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叔通亲事徐君,习此经。”
淳于叔通 《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梁陶弘景《真浩稽神枢》云∶“定录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于斟,字叔显,主试有道者。斟,会稽上虞人,汉桓帝(147-167年在位)时作徐州县令……后入吴乌目山隐居,遇仙人慧车子,授以虹景丹经,修行得道。”(原注)∶《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
【三国、两晋、南北朝】
[编辑本段]
虞翻(146-233) 三国吴经学家,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精于易学,曾得家传西汉今文孟氏《易》而将八卦与天乾五行、方位相配合,推论象数。虞翻易学,可说是汉易中以象数解易的代表,发挥了荀爽的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从而取代了京房易学和《易卦》中的阴阳灾变说。虞翻易学将汉易引向了极其复杂的解易之路。后世将郑玄、荀爽、虞翻并称为《易》学三家。着有《易注》九卷,已佚。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蜀汉家、军事家。字孔明,谥日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济南)人。足智多谋,通晓兵法,据传其知晓黄帝所作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和古代的兵法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为将之道、用兵之计等,亦多与《易经》相通。著作有《诸葛亮集》。
陆绩(187-219) 三国吴学者,天文学家,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通《周易》,曾为《京氏易传》作注,注文不拘。众家之说,从孟喜、荀爽、虞翻、郑玄、子夏等易家中择善而从,并将易学应用于星历算数之学。著作有《周易注》、《太玄经注》、《浑天仪说》等,今多亡佚。
王肃(195-256) 三国魏经学大师,古文经学派的集大成者,义理派王弼易学的先导。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著作有《周易注》,宋时已佚。
管辂(208-256) 三国魏术数名家。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人。明晓《周易》,尤善卜筮。八九岁时便喜仰视星辰,及成人、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通,分蓍下卦,用思精妙。继承了汉易中神秘主义传统,以《周易》为占筮之术。认为阴阳之数乃神妙之物,只可心会,不能言传。
荀融 三国魏学者,象数派易学家,字伯雅,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其易学继承了荀爽易学的传统,讲互体、卦气、卦变等,着有驳难王弼的《易大衍义》,已佚。
阮籍(210-263) 三国魏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典籍,是所谓“往古之变经”,是圣王明君用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从而立政施教的教科书。他对各卦的解释,主要是采用取义说,有时也吸取了汉易中的八卦方位说和五行休王说。
王弼(226-249) 三国魏玄学家,以老庄玄学解易的创始人,魏晋易学义理学派代表。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人。其易学源自费直,主张注《易》时须注重阐明《周易》所包含的义理,摒弃汉儒实异说,谶纬说,恢复先秦儒家说《易》的本旨,从而开创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1)取义说。(2)一爻为主说。(3)爻灵说。(4)适时说。(5)辩位说。
何晏(?-249) 三国时玄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曾着有《周易》注解,已佚,另着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和《论语集解》,今传著作唯有《论语集解》。
郭璞(276-324) 西晋末东晋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术数名家。字景纯,喜好经术,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研易理,并精通天文历算,五行卜筮之术。著作有记载筮验事的《洞林》,另有《新林》、《卜韵》、《玉管定真经》及《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穆天子传注》、《楚辞注》、《江赋》等数十万言,旧题郭璞所撰《葬书》,疑为他人伪托。著作原有之集已佚。
乾宝(286-336?) 东晋史学家、经学家、象数学派易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人。好阴阳术数、精通《周易》。易学著作颇丰,有《周易问难》二卷,《周易元品论》二卷,今皆散佚。
韩康伯(332-380) 东晋玄学家、易学家。名伯,字康伯,以字行。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精研《周易》。王弼注《周易》时只注了《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其余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则由韩康伯作注。发展了王弼易学,进一步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将《周易》的体例抽象化,追求象数背后的东西,以无形之理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超经验的。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卦爻辞具备天下之理。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学派易学的代表人物。其易学特点为揉合易佛,以虚无解释《周易》的最高原理,以《周易》解说佛教的教义。其解易著作有《周易大义》二十一卷,《周易系辞义疏》一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等,均已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其易解四条。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隋、唐、五代】
[编辑本段]
孔颍达(574-648) 唐代经学家。字冲达(亦作仲达、冲远),谥号宪,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对《周易》有精深研究,易学观主要有∶(1)义象兼采。(2)易理备包有无。(3)乾坤二元论。认为六十四卦皆来自乾坤两卦。(4)太极说。围绕大衍义的问题解释了太极,以太极元气说否定了虚无实体说,抛弃了《易纬》中的太易说和大一神说。易学著作有《周易正义》、《周易正义序》。
一行(683?-727) 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卒谥大慧禅师。巨鹿(今属河北)人为我国佛教密宗之祖。精通天文历法,并善于吸收汉易中的合理成分,引用卦气说来解说历法。曾推《周易》大衍之数,改撰《开元大衍历经》。开元十五年(727年),制成唐朝最好、亦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其著作有《一行易纂》,另有易学著作《卦议》及《大日经疏》、《大衍历》、《开元大衍历经》、《七政长历》、《心机算术》、《摄调伏藏》、《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星护摩法》等。
李淳风(602-670) 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改订历法,后世称为“麟德历”。编写了《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和《律历志》,又为《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作过注释。李淳风又是当时出名的术士,与袁天罡齐名,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重用,传说《推背图》就是他和袁天罡合着的一本预测“天书”。
袁天罡 据历代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袁天罡亦是唐代易学数术高人。只可惜具体生平事迹及生卒年月,实在无从查考。正史不见,野史亦无,确系易界一大憾事。
李鼎祚 唐代经学家。资州盘石县(今属四川)人。以经述称名于当时,为唐代提倡汉易象数文学的代表。撰成继孔颍达《周易正义》后所出现的又一部总结两汉以来易学,意在纠正孔疏之偏的。著作-《周易集解》。另着有《连珠明镜式经》又名《连珠集》、《平湖论》等。
李通玄(633-730) 唐朝佛学家。世称李长者,太原(今属山西)人。以《周易》解说佛教华严宗的教义。年九十六坐化。著作有《华严论》四十卷,《决疑论》四卷,《略释》一卷,《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及诸偈赞等,并传于世。
孙思邈(581-682) 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注重医易关系,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著名论点,善用《周易》盈虚消息理论来阐述修身防病治病的道理。他的医学思想充满了易具医理、医为易用的观点。对后世医易学影响很大。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为中医重要著作。
崔憬 唐代易学家。生活年代在孔颍达之后。崔憬易学可说是从汉易转向宋易之先驱。著作有《易控玄》,已佚。
彭晓 五代时人,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属浙江)人。撰注今存《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还丹内象金钥匙》(又称《黑铅水虎论》或《红铅火龙诀》),依据当时内外丹结合的传统,在此三书中解释了《周易》、黄老与内外丹三者一致的原理和功法细节。
李虚中(762-813) 唐代易学家,宫到殿中侍御史,据传他总结了自西汉以来巫蛊、择日、禁忌、符应、杂祀等以物兴象借象应气卜筮方法,以阴阳五行及天乾地支为依据。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测人的吉凶贵贱奠定了命理学的基础。
【宋 代】
[编辑本段]
陈抟(约871-989) 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今安徽人亳州)人。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有展翅青云之志。着《指玄篇》八十一章。其易学特征为以图式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方面的内容,为宋代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
徐子平 五代宋初人,在唐代李虚中推命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完善了推命术的理论,发明了“四柱”预测术。即“子平术”。由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人生观以及朴素的辩证真理。浸透了华夏文化的基因,因此而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种放(956-1016) 北宋易学家。字明逸(一作名逸),自号云溪醉候。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宋史朱震传》李之才的卦变说,刘牧的河洛之学,邵雍的先天学,均与种放有渊源关系,着有《退士传》。
穆修(979-1032) 北宋文学家,易学家,字白长,蔡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徙居蔡州(今河南汝南)。据传,邵雍、周敦颐,与二程易学,均与穆修有师承关系。着有《穆参军集》。
许坚 北宋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等地)人。有异术,精易学。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
李之才(?-1045年)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属陈抟图书学派。其易学主卦变说,有变卦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传后世。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易学观点以评论人事为主,认为其易学具有重人事而轻天道的倾向。对《周》经文个别文字的解释,对物极必反的论述,对《系辞》等传的质疑,在易学史上有其历史地位,对南宋功利学派和清代汉学家的易学都起了重要的影响。
刘牧 北宋中期著名易学家。字先之。衢州(今浙江衢县)人。举进士第,调州军事推官,及范仲淹抚河东,举牧可治剧,为兖州观察推官,累官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治易以讲河图、洛书闻名。提出图九书十说,并对这两个图式作了理论的解说,是对陈抟龙图易的进一步发展,在宋易哲学史上影响颇大。其易学著作有《易数隐图》。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他爱庐山风景,购地筑室以居,取故乡“濂溪”命名,后人称为濂溪先生。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历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桂阳与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广南东路转运官、提点本路刑狱等,均有治绩。从政之余,“汲汲于传道授业”,程颢、程颐均为其弟子。善谈名理,深于易学。其太极图原图大半是以道教的先天太极图为蓝本,参照陈抟的无极图,并受禅宗虚无说的影响,将道家和道教的无极观念引入儒家的解易系统。其《太极图说》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万物变化无穷,但都是阴阳二气和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阴阳动静解释太极和两仪的关系是其《太极图说》为儒家宇宙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论天地万物的形成演变过程为“无极→太极→阴阳二气→五行之气→万物和人类。此说是对汉唐易学的宇宙论和李观的太极元气说的发展。《太极图说》有图有说,说是用来解释图的,属于象学系统。认为只有卦象才能表达义理,“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而得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太原市旅游攻略 太原最值得去的地方

太原市旅游攻略 太原最值得去的地方
太原经典1日游:太原第一站先游览山西省博物馆感受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了解感受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佛风遗韵、明清晋商文化;然后可以去太原最大的的迎泽公园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再去太原食品街寻找美食。

密云古北水镇旅游攻略 密云古北水镇一日游攻略

密云古北水镇旅游攻略 密云古北水镇一日游攻略
古北水镇位于密云东北侧,是一处在古村基础上改造重建的古镇景区。古镇依水而建,即有北方古镇的大气威严,也不失江南水乡的特色,可以泡温泉、品尝美食、爬司马台长城等,是京郊地区休闲度假不错的选择。古镇内不通车,非常适合步行游玩。

银川沙湖旅游攻略 银川沙湖几月份去最好

银川沙湖旅游攻略 银川沙湖几月份去最好
宁夏沙湖旅游景区地处贺兰山下、黄河金岸,20余平方公里沙漠与40余平方公里水域毗邻而居,拥有万亩水域、两千亩芦苇、千亩荷池、五千亩沙丘,这里栖居着白鹤、黑鹤、天鹅等十数种珍鸟奇禽,被誉为“世间少有”的文化旅游胜地。

黔东南旅游攻略 贵州黔东南旅游攻略自由行

黔东南旅游攻略 贵州黔东南旅游攻略自由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等20多个民族,民族风情非常浓郁。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独特的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秋季是到黔东南旅行的最好时间,雨水不会像夏季般频繁,气温不会像冬季时寒冷,温度适宜。

青海湖旅游住宿攻略 青海湖环湖住宿攻略

青海湖旅游住宿攻略 青海湖环湖住宿攻略
由于青海湖距离西宁较远,所以建议在青海湖周边过夜,以便欣赏日出日落等美景。目前青海湖周边住宿的选择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二郎剑景区附近:这里是青海湖唯一的官方景区,也是观看日出最佳的地点之一。这里有多家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价格根据季节和设施不同而不同,旺季每晚约200-500元,淡季每晚约100-300元。

丽江大理洱海旅游攻略 丽江大理攻略最佳旅游攻略

丽江大理洱海旅游攻略 丽江大理攻略最佳旅游攻略
丽江古城一日游攻略:今日主要游览丽江古城,漫步在古城小巷,尽情享受古城慵懒的氛围,还可以在街头巷尾寻觅各式丽江特色小吃来填补肚子。之后前往狮子山,登上狮子山的制高点—万古楼,俯瞰整个丽江古城,运气足够好的话向北可以远眺到玉龙雪山。下了狮子山顺路去木府,近距离欣赏古城内这座仿紫禁城的纳西宫廷式建筑。傍晚回到古城,在四方街感受古城的夜生活,还可以去酒吧消遣一番,说不定会碰上美好的艳遇。古城西侧的狮子山公园是观赏古城全景的最佳去处,除了山顶的万古楼,公园有很多点都可以看到古城和雪山。

长春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长春市区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长春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长春市区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1、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始自远古,及至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2、伪满皇宫博物院:伪满洲皇宫博物院建立在伪满皇宫旧址上,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居住的宫殿,可见到御用汽车等文物。皇宫可分为进行政治活动的外廷和日常生活的内廷两部分,现分别辟为伪满皇宫陈列馆和伪满帝宫陈列馆,有缉熙楼、中和门、怀远楼、同德殿等建筑景观。

康定新都桥旅游攻略 新都桥必去的几个景点

康定新都桥旅游攻略 新都桥必去的几个景点
新都桥又称东俄罗,位于318国道川藏南北线的分叉路口,号称“摄影家的天堂”。在这可以拍摄到无垠的草甸,曲折的溪流,金黄的秋叶,山坡上大片在觅食的牛羊,散落着的藏族村寨,在金秋来临之际不失为赏秋的好去处,随便一按快门都能得出一张美丽的风景照。此外,国家地理推荐最佳欣赏蜀山之王——贡嘎山的观景点正是在新都桥,天气好可拍摄日照金山之景。

普陀山自驾旅游攻略 普陀山旅游自驾游攻略

普陀山自驾旅游攻略 普陀山旅游自驾游攻略
普陀山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南昌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南昌必看的旅游点

南昌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南昌必看的旅游点
1、滕王阁:滕王阁临赣江而立,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南昌的地标。景区主要由滕王阁主阁,和南北两面的小园子组成,登楼望远是游人来此的主要目的。主阁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的建筑,其实它里面还有三个暗层和一个设备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有九层。2、八一广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心脏,是江西政治、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中心广场、主席台、东西二块游园组成,是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中心伫立着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很多游客会在此合影。
本文Tag